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站长

 


中国名花

花与艺术
赏花之道
瓶花之说

 

 

您现在的位置:CAFC >> 中国花卉发展大事记 >> 浏览文章

中国花卉发展大事记

一、新石器时代(公元前30—21世纪)

在新石器时代还没有文字,但我们的祖先对自然界的动植物已有了一些认识,曾将它们的形象刻划在陶制器皿上。这是从我国出土文物中发现的,如浙江省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五叶纹陶块,阴刻有似五叶组成的栽培植物;陕西半坡彩陶上绘有草木形、鱼形及鸟形的花纹。

二、夏一东周(公元前21—3世纪)

(一)已识别某些花木的开花物候期:农历正月有梅、杏、山桃等开花,三月桐树开花,九月菊花开花。(《夏小正》)
(二)记载某些花木的生态环境:如生长在山上的有山楸、梅、李、棠梨、枸杞,生长在水泽的有荷花、香蒲,生长在水边的有兰草(注:古代的兰草是指菊科佩兰)、竹。(《诗经》)
(三)开始利用花、草、竹、木为生产、生活服务。
1.在菊花(今野菊)开花时,应即种麦。(《夏小正》)
2.用竹做钓竿、竹笠、竹笱(音苟,捕鱼竹篓)、筑(一种乐器)、筐、笛(盛物器皿)、筵(古坐席)等等。(《诗经》、《周礼》)
3.用兰草(菊科)祓除不祥。(《诗?郑风》)
(四)对花、草、树木赋予象征意义,是古代文化的一大创造。如兰草气味芳香,用以比君子(《猗兰操》、《离骚》)。芍药可以分株,一名离草,故朋友相别赠以芍药,表示赠别。(《诗经》、《韩诗外传》)
(五)某些花木已引入园圃栽培,如桃、兰草、蕙草(今唇形科藿香)、芍药、杜衡、白芷等。(《诗经》、《离骚》)
(六)周王室已设立掌管园圃的官吏,称为场人或场师。其职责是管理果树、瓜、蔬、珍异之物(珍异之物中,部分可能指珍异花草树木)。(《周礼》、《孟子》)

三、秦一汉(公元前3世纪一公元3世纪)

(一)秦、汉宫中常广种观赏植物,并作为宫殿的名称,如秦有长杨宫、兰池宫,汉有竹宫、棠梨宫、葡萄宫、扶荔宫、蕙草殿等(《三辅黄图》)
(二)扶荔宫中观赏花木有菖蒲、山姜、留求子(即使君子)、桂木、蜜香、指甲花等,是亚热带花木向中原移植的肇始。(《三辅黄图》)
(三)张骞出使西域,带回安石国榴种,称安石榴,是为我国引进花木之始。(《博物志》)
(四)未央宫有温室殿,殿内冬季可陈列花木,是有温室花卉之始。(《三辅黄图》、《汉书?孔光传》)
(五)汉武帝修上林苑,诏群臣献奇花异果,其中有梨10种、桃10种、山楂3种、花红3种、梅7种、杏2种,食果和观花的品种都有,观赏品种如‘金叶’梨、‘紫’梨、‘紫纹’桃、‘紫花’柰(花红)、‘绿花’柰、‘朱’梅、‘紫叶’梅、‘紫花’梅、‘丽枝’梅、‘蓬莱’杏(一株花杂五色)等。(《西京杂记》)
(六)经济作物已开始成为商品,种竹、栀、茜、莲花,经济收入都很高,种1000亩栀、茜的收入可相当于千户候的收入。当然那时的栀、茜不是作观赏用,而主要是染料,但莲花的观赏价值已受到重视。此时民间也已有精美的园林,如茂陵富人袁广汉所筑的园林“奇树异草靡不俱植”。(《史记?货殖列传》、《西京杂记》)

四、晋一南北朝(公元3世纪一6世纪末)

(一)晋陶渊明发现白菊,命名为‘九华’菊。刘宋王韶在河南发现紫菊。可见当时供观赏用的菊花已有黄、白、紫三色。(《群芳谱》、《神镜记》)
(二)牡丹原名木芍药,牡丹之名始见于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作观赏用,约始于刘宋时,工于诗画的谢灵运曾说“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”。(《通志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谢康乐集》)
(三)茉莉花,北方称柰花,晋时已用于簪戴。(《晋书》)
(四)嫁接花木始于晋代王恺。(《续广博物志》)
(五)竹的品类至此时期大增。刘宋戴凯之(旧题晋戴凯之)撰《竹谱》,是我国最早的专类谱。
(六)佚名撰《魏王花木志》,是现存最早的花卉专著残本。(《香艳丛书》、《齐民要术》)

五、隋一唐(公元6世纪末10世纪初)

(一)隋炀帝时,易州(今河北易县)进多种牡丹,有红、粉、赭红、深黄、浅黄诸色。由此可见,此时牡丹已有很多品种。(《青琐高议?隋炀帝海山记》)
(二)隋炀帝有咏海榴诗。中晚唐时海榴始改称山茶。晚唐诗人罗隐隐居浙南大罗山,手植山茶,保存至今。
(三)牡丹开始人工育种,唐玄宗时宋单父已能培育颜色、形态不同的新品种。(《龙城录》)
(四)唐人最重牡丹,每到花时就轰动京城(《国史补》);又重紫薇,中书省因多植紫薇,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薇省、中书令为紫薇令。
(五)武后时,王方庆撰《园庭草木疏》21卷,是前所未有的花卉巨著,现仅留残页。(《说郛一百四十卷本》)
(六)捺祗(红口水仙)在唐玄宗时传入中国。(《酉阳杂俎》)
(七)高山常绿杜鹃已见诸白居易、元稹的吟咏,当时称为山枇杷(Rhododendron sutchuenensis)。
(八)唐代的花卉书籍已佚失,当时流行的花卉多见于诗赋中,除牡丹外,常见于吟咏的还有兰草、菊花、荷花、梅花、桃花、梨花、石榴、杜鹃花、芍药、玉蕊(琼花)及海棠等。(《全唐诗》)

六、五代一宋(公元10世纪初一13世纪晚期)

(一)10世纪初以后,苏、浙一带(吴越、南唐)也称兰科兰属植物为兰,并誉之为“香祖”,菊科的兰草在此区域已不再重视。(《清异录》)
(二)南唐李后主宫中作隔筒,插杂花,为瓶花之始。(《清异录》)
(三)北宋仍最重牡丹,以洛阳为中心,品种号称90多种,可考者约为半数。当时对牡丹的育种、嫁接、除虫、养护等,都已有较高的水平(《洛阳牡丹记》、《洛阳名园记》)。至南宋,随着政治中心南移,绍兴、杭州、成都(彭县)种牡丹之风也很盛。(僧仲殊《越中牡丹花品序》、《梦粱录》、《天彭牡丹谱》)
(四)菊花在北宋以开封为中心,品种已有30余种。嫁接的菊花,从农历八月至十月不绝于市,已有较高的造型技艺水平。酒家以菊花缚成门窗,以广招徕(《东坡杂记》、《刘蒙菊谱》、《东京梦华录》)。至南宋,以杭州、苏州为中心,重九赏菊,民间已成习俗,宫中有菊花会、点菊灯,常见的品种约有70~80种。(《武陵旧事》、《梦粱录》)
(五)兰花自北宋黄庭坚开始,以一茎一花称为兰,一茎数花称为蕙(注;实际上与古代兰、蕙同名异物)。兰花从此日益受人喜爱。(《幽芳亭记》)
(六)梅花至南宋空前流行,尤其是读书人,若学种花,首先要学种梅花。这时,梅花的品种也日益增多,仅红梅就有‘福州红’、‘潭州红’、‘柔枝千叶’、‘邵武红’等数种。(《范村梅谱序》、《梦粱录》)
(七)芍药、荷花、山茶、琼花、月季、蜡梅、茉莉、桂花、木芙蓉在此期间都有很大发展,《全芳备祖》记载观赏花木130种。(《全芳备祖》)
(八)据《丹铅总录》称:茉莉“自宣和中名著,艮嶽列芳草八,此居一焉。”
(九)据《南越笔记》载:“珠江南头庄头,周里许,悉种素馨。”用以穿灯,作串和璎珞。杨用修称粤中“素香灯”,为天下绝艳。当时广州种花业已很发达。
(十)插瓶花至宋代已很盛行,不仅宫中插花,民间不论富家宅院、茶肆,都要插四时花,即使升斗小民,在节日如端午、重阳,也要买花供养。(《梦粱录》、《西湖老人繁胜录》)
(十一)北宋时大臣第宅冬季已于居室陈列绿色植物,即如今之盆栽。宋范仲淹诗;“绿树碧帘相掩映,何人知道外边寒?”欧阳修为之罢相。
(十二)已应用纸窗温室,用蒸气加温,促花早放,称为唐花,亦称堂花。(《齐东野语》)
(十三)花卉商品生产大发展,至南宋而更为兴盛,如杭州东西马塍是种花基地,分扑带花朵,成窠时花、插瓶把花、盆花等,沿街叫卖。(《梦粱录》)

七、元一明(公元13世纪晚期一17世纪中期)

(一)花木的繁殖、养护水平有所提高,尤其在嫁接及催花方面较突出。(《种艺必用及补遗》)
(二)随政治中心北移,北京成为花卉业重要中心。北京原无梅花、牡丹、芍药,元、明时富贵人家就从江南购置移栽,梅花盆栽也自此时开始。丰台更成为种花出售的基地,尤以生产芍药著名。(《辍耕录》、《学圃杂疏》、《帝京岁时纪胜》)
(三)形成我国传统名花,从春至冬,有兰花、海棠、月季、牡丹、芍药、荷花、桂花、石榴、菊花、梅花、山茶、水仙。
(四)民间养花,以菊最普遍,已遍于南北。牡丹栽培中心先移至亳州,继又转移曹州和松江。芍药栽培中心从扬州移至北京、曹州。兰花、梅花以东南部为中心。(《亳州牡丹史》、《曹南牡丹谱》、《帝京岁时纪胜》、《帝京景物略》)
(五)形成全国著名养花基地:北京、曹州(山东)、鄢陵(河南)、成都、苏州、杭州、漳州、漳浦(福建)、广州。

八、清(公元17世纪一20世纪初)

(一)长江下游已成为一大园艺中心。中外名花,相继出现。月季育种于明末清初即已开始。
(二)北京养兰风气渐盛,养兰者多是文人墨客。菊花则雅俗共赏,酒垆、茶肆都堆菊花山,并贴广告。(《养兰说》、《帝京岁时纪胜》)
(三)兰、菊品种日益增加,养兰、养菊的专著也日增。据不完全统计,菊谱从明末的14种增至24种,兰谱从明末的4种增至18种,远超过其他花卉。(《中国农学书录》、《中国农学遗产文献综录》)
(四)日本菊花也于清初输入,当时称作洋菊。(《洋菊谱》)
(五)温室栽培技术又有新的提高,如北京的唐花,可以秋天开梅花,冬天开牡丹、海棠、丁香、碧桃,春天开栀子。(《晒书堂笔录》、《燕京岁时记》)
(六)花卉生产销售也较前有所发展,如北京芍药切花每天可卖万余枝。护国寺、隆福寺的花厂四季均售卖时令花卉。(《析津日记》、《燕京岁时记》)
(七)鸦片战争后,西欧草花由商人及传教士携来,流入日多。光绪年间(1888年),已有100余种(《重修沪游杂记》)。上海成为输入花卉的重要生产基地,已出现现代化温室及专业化生产。花卉装饰如切花、花篮、花束、花圈均已开始生产供应。并定期举行花卉展览会。

九、民国(公元1912—1949年)

(一)舶来花木日增,我国传统花卉的产销逐渐减少,北京、曹州、鄢陵等地的传统花卉栽培业日益衰微,而上海、广州等地的花卉生产日见发展。
(二)对近代菊花花型初步进行分类,当时称为菊纲,分为带(瓣曲而长)、如意(瓣曲而钩)、管(瓣瘦柬而齐)、翎(半管而直舒)、须(瓣瘦长而柔)、针(瓣瘦而短)、片(瓣阔方)、瓜子(瓣如翎而短,花成球形)、绞丝(瓣绞扭)、叉(瓣前端破如叉)等10类。(《谪星笔谈》)
(三)1923年,南京金陵大学首办园艺场,以现代方式经营花卉、果树、蔬菜。
(四)1927年,南京金陵大学首设园艺系,有花卉课程,培养园艺专门人才。
(五)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,上海成立了园艺事业促进协会。1954年,北京成立了中国园艺学会,各地纷纷建立分会。
(六)1947年,上海首次举办梅花展览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