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站长

 


中国名花

花与艺术
赏花之道
瓶花之说

 

 

您现在的位置:CAFC >> 花卉文化 >> 花与生活 >> 浏览文章

花市与花会

  在如今的花卉民俗中,各地举行的以卖花、买花、赏花为主的一年一度的花市可说是最为引人瞩目的了。每届花市期间,花如海,人如潮,那争奇斗妍的花花草草,往往牵动着当地每一个居民的心,无论是男女老幼,也不分各行各业,人们总要抽出时间徜徉在花市中……

  在各地举行的花市中,以广州的迎春花市最负盛名了。虽然这多少得力于秦牧等文人墨客的赞颂,但关键的还是广州花市本身的兴盛和规模之大。

  广州种花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民间种花十分普遍。从清人“三十三乡人不少,相逢多半是花农”的诗句中,可见当时种花之盛。每天早晨,花农们把采摘下来的鲜花装在篮里,挑到城内出售,年长日久,就形成了花市。据说早在清乾隆年间,广州就有了年宵花会。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,“每届年暮,广州城内卖吊钟花与水仙花成市,如云如霞,大家小户,售供坐几,以娱岁华”(张心泰《粤海小识》)。当时还有一首描写花市的竹枝词云:“羊城世界本花花,更买鲜花渡年华,除夕案头齐供养,香风吹暖到人家。”1919年后,花市更加兴旺。那时老城拆除,原来花市所在闹市区“藩署前”一带成为通街大道,花市延伸至西湖路一带,花的品种也剧增,名贵的洛阳牡丹等亦已在南国的广州花市上出现。在那千姿百态的花海中,有灿若云霞的桃花,五光十色的菊花,娇健如燕的剑兰,玲珑剔透的吊钟,古朴典雅的山茶,端庄华贵的大丽花,嫣然含笑的玫瑰,婷婷玉立的水仙等等,国色天香,南北花草,集于一市,令人眼界大开,那醉人的芳香浸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,使盘桓花市的人流连忘返。

  如今,二百多年过去了,任凭风云变幻,南国花市却经久不衰,而且愈加兴旺。现在的羊城花市,分布在七个地区。来自远近十个区、县、市的几百种花木,摆放在将近三千个档位里。除了传统的桃花、菊花、剑兰、吊钟、水仙之外,又增添了许多新品种,如貌似牡丹的朝颜,花瓣重叠的洋彩雀,享有盛名的郁金香和风信子,以及日本金边端香、美国橡胶榕、法国万寿菊、荷兰万年青等,至于台湾的香杞古树就更加令人思绪万千了。还有那被称为“水中鲜花”的金鱼,细鳞碧水,百态千姿,为花市平添了无限生趣。

  广州人爱花,爱得如痴如醉。花市自腊月廿八正式开张,历时三个昼夜,除夕之夜达到高潮。数十万人似潮水般涌来,人山人海,水泄不通,以致买了花的,也只好把花束高高举起,缓缓而行,景象十分迷人。这十里花街,确实是真善美的大聚会。

  地处北国的扬州,也是一个有名的花城。它虽然地处长江之北,但土地肥沃,气候温润,不仅孕育了秀美的扬州姑娘,也滋长了众多的异木佳卉,如扬州琼花、广陵芍药、淮扬垂柳等都是极富地方特色的名花种类。特别是郑板桥那“十里栽花算种田”的生动概括,描写了当时扬州的花事之盛。而且,早在清朝时,扬州就有了花市与花会。据《扬州画舫录》载:

   “(扬州)花市,始于禅智寺,载在《郡志》。王观《芍药谱》云:扬人无贵贱皆戴花。(旧城)开明桥,每旦有花市。盖城外禅智寺,城中开明桥,皆古之花市。近年梅花岭、傍花村、堡城、小茅山、雷塘皆有花院,每旦入城,聚卖于市。每(届)花朝,于(天宁门街)对门张秀才家作百花会,四乡名花集焉。”

  如今,扬州花市更为昌盛。每年国庆前夕,由几十家花木生产单位参加的花市便在扬州市区的梅岭、文昌阁附近正式开张,一直延续到十月下旬。在这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,平均每天都有近万人次的市民光顾这美的世界。此外,自从1985年将琼花定为扬州市花后,扬州还从1988年开始,于“五一”前后琼花开放季节,每隔两年举行一次“琼花艺术节”。从而使北国的扬州,与南国的广州一样,成了名副其实的“花城”。

  此外,在全国其他许多地方,还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丰富多彩的“花会”。如洛阳就在牡丹开时举行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。重庆还于1986年10月26日举行了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次群众性的赛花活动——重庆万花赛花会,一百二十多个单位以及北京、上海、长春、昆明、贵阳、成都等城市的奇花名卉参展参赛,展出各种花卉上千个品种共五万余株。而藏族农牧民至今还保留着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——“看花节”,藏语称它为“若木鸟”,即赏花之意。“看花节”每年订于七八月间举行,那时川西北高原秋高气爽,各类野花竞相开放。届时藏民们来到草坝或林问,拉起帐篷,互相串门谈天,游山看花。男青年往往向心上人献上一朵鲜花,以表达对姑娘爱慕之情;姑娘如果将这朵花戴在自己的头上,就表示接受了对方的爱。